質量
5G至少有三個理由:
第一個,大數據發(fā)展的需要。從3G以后,手機的流量就一直爆炸性地在增長,我們有一個初步的統(tǒng)計,這很有意思的,2G的時候,大概平均每人每月的流量是30兆。當時中國移動有個套餐叫5塊錢30兆,很多人用30兆來上QQ等應用軟件,大家覺得已經很好了。但到了3G以后呢?馬上覺得不夠用了,3G以后流量增長了十倍,每人每月的平均流量變成300兆了,我們有了更多的應用。到了4G以后流量又增加了大約十倍,今天我們一個4G用戶每人每月的流量大約是3G左右,實際上我們這個3G,還并不是我們所有的手機應用都在移動網絡上,我們還用了大量的Wi-Fi(無線保真)以及其它的方式。如果我們放開的話,專家統(tǒng)計了,目前來說,每人每月至少需要20G的流量。如果說我們現在每個人每個月都用20G的話,那現在的4G網絡很顯然已經是無法再承受了,如果一定要承受,速度就會變得很慢了,所以從大數據的角度來講,我們需要5G。
第二個,從萬物互聯,從物聯網的角度我們也迫切需要5G了。如果說按照每人一個手機的話,那么全球70多億個手機,我們就已經飽和了。但是如果連接到物的話那就不一樣了,那不是每人一個的問題,會每人10個、每人100個、甚至每人1000個連接,這樣的話,我們現有的網絡也是無法承受的。
第三點是人工智能。我們說人工智能,就是用科學技術來模仿、來延伸、來擴大人的智能。那么如果把計算機當做大腦的話,那么我們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就是一個神經系統(tǒng),而人工智能對神經系統(tǒng)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方說自動翻譯,我們現在出國不會說英文的話,沒問題,有辦法的,我們可以用一個自動翻譯的軟件,我說一句中文然后自動地翻譯成英文。但是我們在翻譯上把它叫做交傳,就是一句中文、一句英文交替地來翻譯。但是我們在談判的時候,在開會的時候,需要的是同傳,需要我在講的時候馬上把它翻譯出來。如果按照現在4G的速率,按照這個時延,還很難做到同傳,但到了5G以后,我們就完全可以有足夠的技術性能來支持、實現自動翻譯的同傳系統(tǒng)。
所以從這三個方面來說,我們需要5G,我們需要盡快地能夠讓5G變?yōu)楝F實。上了5G以后,就可以很大程度地提升我們的網絡的能力,可以有力地促進數字經濟的發(fā)展,這就是5G的意義。
5G,國際電信聯盟把它分成三個主要的應用場景:
第一個是增強型移動寬帶 eMBB。這個什么意思呢?剛才說了,如果我們每個人的流量都到
新 聞
中 心
服務熱線:400-0000-000
服務郵箱:
Service@brilliance-tec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