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源側,國網信通產業集團推出了虛擬電廠、智慧水電等方案產品,促進新能源消納,助力水電行業數字化轉型。如今,天津建設的虛擬電廠已累計接入用戶192戶,負荷集成商集成微小用戶100余戶、電動汽車充電樁1000余個,2018-2020年春節期間,累計提升低谷電量近2006萬千瓦時,迎峰度夏期間,實現天津電網錯避峰25萬千瓦,有力支撐了京津唐電網運行。智慧水電平臺已累計服務雅礱江、大渡河、金沙江、福堂、黑水、明星電力、西昌電力、映秀灣等近10家發電企業客戶。
在電網側,國網信通產業集團推出了國家級可再生能源超額電力消納憑證交易系統、能源大數據中心等方案產品,保證電力交易過程的可信可控,服務于政府科學決策、企業精益發展、公眾便攜用能、電網智慧運營。其研發的綠證交易系統已經在北京電力交易中心上線運行,已達成憑證交易245.5萬個,相當于24.55億千瓦時電量,折合標煤7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75萬噸。能源大數據中心為河南、福建、山西、四川、江西等多個省市電力公司、政府、企業提供數據增值服務。
在用戶側,國網信通產業集團推出了智慧能源服務、儲能云網等方案產品,推動全社會節能提效,促進儲能與電網友好互動。智慧能源綜合服務平臺在雄安、上海、河北、福建等區域應用得到客戶的高度贊譽,儲能云平臺已累計接入安徽、江蘇、山東、湖北等省市多個用戶側儲能電站,實現儲能側數據源的匯聚。
持續探索新業務
在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電網的業務模式正從“單一項目制”向“運營+服務模式”轉變,“平臺+數據+運營+生態”一體化發展將成為電網企業未來發展趨勢。例如,為構建全息數據、全景導航、全程在線的數字孿生電網,國網信通產業集團打造了新一代電網發展平臺——網上電網,并完成智能規劃、高效前期、精益計劃、精準投資、自動統計等6方面49項場景研發,目前已在27家省電力公司推廣應用。
國網信通產業集團項目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借鑒阿里、華為等互聯網公司數字化轉型典型經驗,國網信通產業集團聚焦企業中臺、物聯感知等領域,打造為國家電網公司各專業、各單位提供企業級基礎能力和資源共享服務的云平臺、企業中臺和物聯平臺,對內實現核心業務貫通和數據共享應用,對外實現客戶服務提升和業務轉型升級。
據國網信通產業集團信通研究院人工智能技術專家邱鎮介紹,在感知層,該集團構建以“國網芯”為核心的智能傳感設備體系,全面支撐發輸變配用各環節生產運營;在接入層應用5G及北斗技術,建立設備狀態信息數字化高效傳輸網絡,打造電力5G與地理時空信息服務網;在平臺層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構建了人工智能平臺,在設備運維、營銷服務等領域深化應用;在應用層,通過區塊鏈技術構建可信體系,提升能源電力上下游各市場主體互信能力。